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养殖技术
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中心
>
鳜鲈顶级行家干货:鳜鲈的育种、饲料开发、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还那么难搞定吗?
点击次数:
172
更新时间2018-06-22 【
关闭
】
分 享:
“我想让养殖鳜鱼的人能稳定的赚到钱,帮助这个产业摆脱困境,这是我的鳜鱼梦,也是我的使命!”10月27日-29日,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武汉市鳜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鳜鲈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鳜鲈产业创新论坛”在湖北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隆重举办,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梁旭方如是说到。“但单靠某个科研学者的力量是弱小的,要想改良鳜鲈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养殖模式和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国内鳜鲈产业链上的企业精英或社会组织来拉动改革。因此,在政企研各方代表的助力及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之下,促成了此次的国际鳜鲈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鳜鲈产业创新论坛。”
此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北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在鳜鲈研究领域十分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还邀请了鳜鲈产业相关的企业代表和业内精英,共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鳜鲈育种理论与技术、鳜鲈饲料开发利用和产业化、鳜鲈养殖技术与产业化、鳜鲈病害防控和环境控制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国际鳜鲈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鳜鲈产业创新论坛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上,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名家在致辞中表示:“截至2015年,国内鳜鱼和加州鲈的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29.8万吨和35.3万吨,产值分别超过了200亿元和100亿元,鳜鲈的养殖质量和养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鳜鲈产业仍面临着育种、饲料、病害防控及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研讨会和创新论坛,就是围绕‘鳜鲈扬智科技创新与产业化’目的,深入交流和探讨鳜鲈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好地为鳜鲈产业发展服务。”
鳜鱼产业
鳜鱼(俗称桂花鱼)是我国传统的淡水鱼珍品,但味道鲜美、一直走高档名贵路线的它并非稳定的为养殖它的渔农都带来喜悦。“现在鳜鱼养殖就像是一场赌博,如去年养的鳜鱼基本都赚得盆满钵满,而今年养的鳜鱼现在售价仅22-23元/斤,逼近成本线了。”业内有人如是感慨。因为鳜鱼食性特殊,一般只吃活饵,养一斤鳜鱼需配投4-5斤的饵料鱼,因此其养殖成本投入相当大,另外,随着养殖气候和环境越来越复杂,加上活饵的不可控,养殖风险越来越高。
在国际鳜鲈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鳜鲈产业创新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梁旭方对其团队所开展的鳜鱼饲料与育种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活饵的投喂不仅大量消耗水产渔业种苗资源,而且还因活饵料鱼携带有病原而易诱发鳜鱼病害,养殖户滥用药导致鳜鱼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同时活饵料鱼体痕量药残即使不超标也会在鳜鱼体内富集而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研究解决鳜鱼人工饲料养殖问题对于确保鳜鱼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梁旭方
他指出我国鳜鱼养殖主要种类为翘嘴鳜,斑鳜也有少量养殖。翘嘴鳜有些种群部分个体可驯食人工饲料,斑鳜普遍比翘嘴鳜更易驯食,两者还存在杂交优势。翘嘴鳜与斑鳜杂交种极端表型个体驯食性状转录组学研究已发现1986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视觉、学习记忆、节律及食欲等多个通路。易驯食个体潜在SNP位点数目约为不易驯食个体的100倍,其团队已筛选鉴定4个驯食及生长性状关键SNP位点,并成功选育“华康1号”鳜鱼新品种。共发现微卫星位点80632个,筛选到可有效区分鳜亚科不同种类和种群的特异标记位点470个。并已开展大量鳜鱼人工饲料相关研究,包括鳜鱼开口饵料、促摄饵物质、鳜鱼饲料植物蛋白利用及支链氨基酸激活TOR通路对鳜鱼摄食代谢的调控机理。已利用PACBIOSMRT三代测序平台完成翘嘴鳜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拼接,并对斑鳜、大眼鳜及少鳞鳜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成功构建了高容量翘嘴鳜基因组BAC文库。其研究成果为鳜鱼饲料养殖与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沙学院教授褚英武
肌肉生长速度和差异性以及肉质是水产业者非常关心的指标,来自长沙学院教授褚英武带来了“鳜鱼肌肉特征与调控”的研究报告。“我们研究了鳜鱼肌肉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过程,还分析了与肌肉发育和肌纤维结构形成相关的一些重要结构和调节基因。最近,我们克隆了在外周组织(如肌肉)与节律调节直接相关的一系列时钟基因。在鳜鱼慢肌和快肌中鉴定出的15个时钟基因中,nrld2和per3在慢肌中没有昼夜节律性变化,而cry2/3和tim在成体鱼的快肌中没有昼夜节律性变化。除arntl1和nr1d1,nr1d2和tim基因外,时钟基因多数旁系同源物在慢肌中最高表达均发生在黑暗期。除nr1d2和tim基因外,其他时钟基因在快肌中最高表达发生在光照期。肌形成调节因子(mrf4和myf5),mstn和pnca随着时钟基因在慢肌和快肌中表达模式的变化而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的节律性变化。”他的研究为如何更好地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了解鳜鱼白肌的生理和分子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鱼类肌肉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研究模型的竞争力及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林强
目前,鳜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密度逐年提高,鳜鱼疾病造成的损失也日益严重,常让养殖者欲哭无泪。加上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加深和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逐渐提高,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如何有效的防控鳜鱼病害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林强带来了“鳜鱼病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他指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细菌性败血症和细菌性烂鳃病对鳜鱼的危害最为严重,每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免疫和生态防控是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鳜养殖中病害严重的现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我们研究室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高效、实用的鳜病害疫苗产品;同时从养殖水土环境多样性调控等方面进行了集成与创新,构建了一套鳜全生态养殖技术体系,降低了鳜病害发生率,减少用药,提高养殖户收入,实现鳜养殖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吉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吉红介绍了汉江上游流域(陕西段)鳜鱼产业化现状与繁育技术研究。他指出汉江上游流域是大眼鳜、斑鳜等鳜鱼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位于该流域的陕西省安康及汉中地区鳜鱼养殖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利用设置于汉江库区的网箱,采取投喂饵料鱼或利用自然进入网箱的野杂鱼进行饲养,有主养和套养等方式,苗种多外购自广东、湖北等地及本地野外捕捞。2015年,安康和汉中鳜鱼产量约200吨,产值超过1600万元。目前,该地区鳜鱼养殖业面临苗种运输成活率低、易带入外源性疾病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外来鳜鱼在库区内养殖可能对本地鳜鱼种质资源带来生态风险。会上,吉红还介绍了其所开展的翘嘴鳜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包括催产技术研究、仔稚鱼摄食特性和生长特性研究)。强调了温度对鳜鱼仔鱼开口摄食时间影响显著;鳜鱼(分别为出膜12d和出膜16d两种规格)在傍晚和凌晨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夜间基本不摄食,属于晨昏摄食型;在饵料鱼缺乏状况下,两组相近规格(全长1.73±0.29cm)和(全长4.71±2.68cm)的鳜鱼发生组内相残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与鳜鱼发育阶段有关等。他的研究指出,汉江上游流域具备开展鳜鱼人工繁殖的条件,建议积极构建本地鳜鱼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体系。
左: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思华;右: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骆小年
此外,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思华和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骆小年分别介绍了武汉鳜鱼和鸭绿江斑鳜的应用研究进展及产业展望(具体内容见PPT分享)。
鲈鱼产业
和鳜鱼一样同属于鲈形目的欧美鲈鱼也是本次研讨会和产业论坛重点探讨的品种,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加州鲈随着近年来相应饲料的突破、养殖技术的提升以及运输和销售模式的转变而颇受关注,不管在会上还是会下都成为了热议的对象。
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介绍了我国大口黑鲈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他指出大口黑鲈适养地区广泛,在北方地区如辽宁丹东、新疆喀什特和黑龙江佳木斯市都有成功养殖和过冬的例子,主要养殖区域是广东佛山、江苏苏州、和南京以及浙江湖州,此外,在湖南、江西、福建和四川也有一定的养殖规模。成鱼养殖的饵料沿海地区多以冰鲜鱼投喂,内陆地区多采用冰鲜与人工饲料混合喂养。养殖技术逐年提高,广东地区通过2-3次的轮捕年亩产可达3-4吨。物流市场逐渐完善,目前从广州运至北京运输时间约30小时,成本仅为0.8-1.6元/斤。消费市场方面,大口黑鲈属于中档偏低消费区,适合家庭和普通饭店消费,作为鳜鱼、大菱鲆、翘嘴红鲌等高档鱼类的替代品,售价却比以上鱼类低,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白俊杰
但产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种质质量不断下降、人工配合饲料效果不佳、养殖病害较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针对这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发力、创新。“我们成功研发并推广了良种优鲈1号,它相对较易摄食,其生长速度比普通大口黑鲈快17%,目前建立优鲈1号良种基地12个,位于佛山、苏州、湖州、湖北等地。”白俊杰在会上还强调了大口黑鲈产业在饲料方面取得的进步,目前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不仅已取得成功而且增长快速。据统计,2011年,广东加州鲈市场饲料销量仅4700吨,而2015年已增至37000吨,目前预计2016年将突破6万吨。他还强调,应加强病害防治,提升产业化经营程度,打造品牌、推广饮食文化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李胜杰
该报告结束后,国内外参会人士对其优鲈1号如何成功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样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李胜杰恰巧以此为报告主题详细的解答了与会者的疑问。如创新了“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企业+农户”多方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以苗种繁育推广为中心,通过养殖基地示范、推介会、养殖技术培训讲座、媒体视频宣传、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2015年推广养殖面积超11万亩,约占全国大口黑鲈总养殖面积的60%,累计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7000多人次。全国大口黑鲈养殖产量大幅提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研究员薛敏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研究员薛敏详细介绍了大口黑鲈营养性肝病形成机制及胆汁酸的抗炎、抗凋亡作用机制。她指出配合饲料引起的营养性肝病是困扰大口黑鲈养殖的主要问题,其原因可能与葡萄糖耐受、脂肪氧化及营养素缺乏等有关。她比较了大规模养殖场中普通商品饲料和冰鲜鱼饲喂大口黑鲈肝脏的组织病理表型,从炎症,细胞自噬及凋亡的角度分析了肝病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她还系统地介绍了不同剂量胆汁酸(HCA,HDCA和CDCA的混合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及肝脏组织的修复作用。发现大口黑鲈对饲料氧化较为敏感,300mg/kg胆汁酸可有效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降低血浆MDA含量,促进脂肪代谢,相对于对照组大面积出现的肝组织纤维化和坏死现象,该组肝脏病理切片显示部分样本脂肪浸润现象,同时引起细胞的自噬和炎症反应。当饲料胆汁酸添加量达到1500mg/kg(25.8mg/kgbw/day)时,治疗和修复效果明显。
左上: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蓝汉冰;右上: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郑连春;左下:浙江欣欣天恩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万杰;右下: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片区特种水产技术总监乔永刚
加州鲈饲料市场一直是各大企业均看好的蓝海市场,尤其是近年来大家对其饲料及相应养殖模式的研究创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来自广州市信豚水产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蓝汉冰、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的郑连春、浙江欣欣天恩水产饲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万杰分别带来了“大口黑鲈配合饲料的研制与推广现状”、“大口黑鲈饲料产业化”和“膨化配合饲料助力大口黑鲈产业健康发展”的报告。他们纷纷从营养配方、生产工艺及养殖模式方面进行各式创新,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饲料成功战胜冰鲜养殖加州鲈的实践案例。
此外,花鲈也是大家很有必要研究透彻的一个养殖品种,其不仅养殖量大,而且养殖户对其饲料品质要求格外高,就算是不同厂家的饲料成本只相差0.5元/斤,投入稍高者也可能会被果断抛弃。薛敏也在报告中介绍了花鲈的营养研究进展。她指出花鲈应对植物蛋白饲料的摄食调控机制为厌食、适应与饥饿。当饲喂花鲈无鱼粉饲料时,在初始的3天-2周内,花鲈绝大多数处于厌食状态,中枢系统对外周的饥饿信号没有有效感应。饲喂4周后,全植物蛋白饲料组花鲈出现摄食率的反弹,甚至高于鱼粉组,相应摄食调控中枢做出正确判断,说明其已经适应了全植物蛋白饲料。此外,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片区特种水产技术总监乔永刚带来了“花鲈对饲料中生物素需求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当饲料中生物素含量在0-0.0495mg/kg时(饲料1-3)鲈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生物素含量的增加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
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博士
中国水产行业不断迭代发展,已经进入到4.0版本时代即移动互联网时代。会上,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总裁易敢峰博士重点介绍由大北农集团旗下农信互联集团和神爽水产科技集团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打造的智慧型联接、管理、金融、交易、服务和价值创造的平台,解析了如何通过采用移动互联网和高效物联网技术,全力联接水产行业一切优质资本资源和资讯,匠心打造互联网+渔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快速构建水产人的快乐财富生态圈。渔联网将主要包括渔管理、渔病通、渔行情、渔资讯、渔交易、渔金融、渔商城、渔友圈等八大核心模块。
国外鳜鲈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次会议邀请了8位国外顶尖的鳜鲈学术专家,分别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西班牙科学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美国普渡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比利时农业研究所8个科研机构,介绍了国外鳜鲈产业的最新选育和养殖研究进展。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研究院、西班牙科学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美国普渡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比利时农业研究所的八位国外专家
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水产养殖研究中心和遗传育种实验室的教授王汉平与参会人员分享了黄金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法(简称MACS)。“在不同纬度的三个地点进行的渔场和站内测试表明,MACS育种策略能够帮助我们显著提高黄金鲈的产量、存活率和生长速率,在选育三代之后显著超过未选育的本地经济品种。通过选育三代的测试结果发现,我们选育的鱼同本地的品种比较,产量高42.1%-27.6%、生长速度快37.5%-25.5%、存活率高27.8%-12.3%。这种改进将使黄金鲈在池塘中养殖14个月,或在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养殖9个月,便可达到市场规格。”王汉平说道。
尖吻鲈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水食用鱼,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东南亚地区养殖,尖吻鲈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迅猛,也受到了很多国外专家的青睐。其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的教授岳根华就为大家带来了实验室利用大量基因组资源及分析工具选育尖吻鲈的细节与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而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热带可持续发展渔业与水产养殖中心的DeanJerry则利用数量遗传学辅助育种手段,综合当前尖吻鲈及其选择育种方法的进展情况进行讲解。来自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的ChrisCarter则主要根据尖吻鲈作为阳性鱼类(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36℃,工业养殖条件下,可以扩大到15-40℃)的生物学特性,作为研究环境因子影响鱼类生长及其生命活动的研究模型。
此外,还有来自西班牙科学研究委员会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教授FrancescPiferrer带来了“狼鲈的养殖与育种现状及其性别控制”报告;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教授BenjaminReading分享了“基因组应用于条鲈养殖育种研究”;来自比利时农业研究所的教授StefanTeerlinck介绍了“欧洲赤鲈和梭鲈养殖现状”;美国普渡大学教授PaulBrown介绍了“美国鲈鱼的营养:商业迅速发展的新研究领域”,倡导遗传学家和营养学家之间的强有力合作,以快速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推动新兴物种的水产养殖。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名家、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梅方竹处长为“武汉市鳜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揭牌
国内外鳜鲈产业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业内精英,共百余人齐聚一堂
合影:
上一篇:
陈乃松:加州鲈养殖户心里还有一笔经济账,饲料企业强推全程用料模式不一定最有效
下一篇:
加州鲈要这样养,教你一个能比别人多赚3元/斤的法子,简单易上手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养殖技术
人才招聘
联系人:周小姐
手机:13857380580
电话:0573-83285088
传真:0573-82582122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十八里东街235号
Copyright © 2018 浙江欣欣天恩水产饲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07702号-1